2018年7月31日,江西省吉安市某局二楼通信指挥中心发生火灾,造成通信指挥中心大厅被完全烧毁。
经现场询问,最初发现起火的人员看见顶棚先发生火灾,案情似乎并不复杂,大家都认为是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。
然而,顶棚上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很多,涉及多个电器设备供应和安装施工单位,谁会是引起火灾的“元凶”呢?
面对繁杂凌乱的各种线路,起火单位查明原因的迫切要求,和火灾原因背后可能引发的经济纠纷,吉安市消防支队决定向省里的专家请求技术指导。
领受任务的江西省消防救援总队火调技术处副处长、火灾调查高级工程师陈琨,带领技术团队及时赶到火场。他们在查看现场、了解前期调查情况后,确定了“缩小范围减少责任主体、复原现场查清电器种类、全面调查科学认定火因”的调查思路。
很快,复原现场的重要资料——起火部位的工程验收照片和电气线路图摆到了陈琨面前。
起火部位主要有筒灯、空调、调光玻璃这三种电器设备和线路经过。经过调查筒灯在火灾发生时未使用,灯具和线路处于未通电状态;空调室内机经过拆解、勘验也未发现故障线索;剩下的只有调光玻璃。但是根据起火单位工作人员反映,调光玻璃在没有会议时不会使用,也应该是处于未通电状态的线索。没电哪会有电气故障?起火原因调查工作似乎陷入了死局。
柳暗花明又一村


费劲的最后一公里

案情总结时,陈琨说道:“第六个触片没有找到,确实是有点遗憾。火灾证据的特点是火调人员必须敢于直面的。第六个触片是客观存在,但是电气故障也是客观存在,电热作用的破坏使得原本的客观存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为了找它,我们花了3天时间全面细致地筛选。我认为找不到第六个触片的现实本身就是证据。现在要思考的是电气故障的类型及原因什么?我阅读笔录材料里记得二楼顶棚有漏水的线索,需要进一步调查起火前的天气资料。推断不错的话,距离火灾发生较短时间内应该下过大雨,潮湿的环境造成电源盒火线漏电,漏电电流的电热作用破坏了触片,并引燃触片的底座材料和导线绝缘材料,进而蔓延成灾。”

最后一公里的调查取证,与陈琨的分析判断一致。火灾原因认定说明会上,起火单位和有关设备、施工方的人员听完火灾原因认定的证据介绍后,完全信服了火场摩尔摩斯们的调查结论:一个小小的电源盒有个不经意的接线错误,常见的房屋漏水问题遭遇一场夏日突发的暴雨,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因素汇集在一起,引发了这场损失严重、影响重大的火灾,教训令人深思:哪怕再小的火灾隐患也不容忽视!
